戲,嘆辭。前王,謂文、武也。君子,謂其後賢後王。小人,謂後民
也。此言前王所以新民者止於至善,能使天下後世無一物不得其所,
所以既沒 世而人思慕之,愈久而不忘也。此兩節詠嘆淫泆,其味深
長,當熟玩之。 右傳之三章。釋止於至善。此章內自引淇澳詩以下,
舊本誤在誠意章下。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
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 誌,此謂知本。猶人,不異於人也。情,實
也。引夫子之言,而言聖人能使無 實之人不敢盡其虛誕之辭。蓋我之
明德既明,自然有以畏服民之心誌,故訟不 待聽而自無也。觀於此
言,可以知本末之先後矣。 右傳之四章。釋本末。此章舊本誤在“止
於信”下。 此謂知本,程子曰﹕“衍文也。”此謂知之至也。此句之上別
有闕文,此 特其結語耳。 右傳之五章,蓋釋格物、致知之義,而今亡
矣。此章舊本通下章,誤在經 文之下。閒嘗竊取程子之意以補之
曰﹕“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 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
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 窮,故其知有不盡
也。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 之理而益
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
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
至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
謙,故君子必 慎其獨也!惡、好上字,皆去聲。謙讀為慊,苦劫反。
誠其意者,自修之首 也。毋者,禁止之辭。自欺云者,知為善以去
惡,而心之所發有未實也。謙, 快也,足也。獨者,人所不知而己所
獨知之地也。言欲自修者知為善以去其 惡,則當實用其力,而禁止其
自欺。使其惡惡則如惡惡臭,好善則如好好色, 皆務決去,而求必得
之,以自快足於己,不可徒苟且以殉外而為人也。然其實 與不實,蓋
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獨知之者,故必謹之於此以審其幾焉。小人閒 居
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
己,如 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
獨也。閒,音 閒。厭,鄭氏讀為黶。閒居,獨處也。厭然,消沮閉藏
之貌。此言小人陰為不 善,而陽欲揜之,則是非不知善之當為與惡之
當去也;但不能實用其力以至此 耳。然欲揜其惡而卒不可揜,欲詐為
善而卒不可詐,則亦何益之有哉!此君子 所以重以為戒,而必謹其獨
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引此以明上文之意。
言雖幽獨之中,而其善惡之不可揜如此。可畏之甚也。富 潤屋,德潤
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胖,步丹反。胖,安舒也。言富 則
能潤屋矣,德則能潤身矣,故心無愧怍,則廣大寬平,而體常舒泰,
德之潤 身者然也。蓋善之實於中而形於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結之。
右傳之六章。釋誠意。經曰﹕“欲誠其意,先致其知。”又曰﹕“知至而
後意誠。”蓋心體之明有所未盡,則其所發必有不能實用其力,而苟焉
以自欺 者。然或己明而不謹乎此,則其所明又非己有,而無以為進德
之基。故此章之 指,必承上章而通考之,然後有以見其用力之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