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序不可亂而功不可闕如 此云。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
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 正﹔有所好樂程子曰﹕“身有之身當作
心。”忿,弗粉反。懥﹐敕值反。好、 樂﹐并去聲。忿懥﹐怒也。蓋是四
者﹐皆心之用﹐而人所不能無者。然一有之 而不能察﹐則欲動情勝﹐而其
用之所行﹐或不能不失其正矣。心不在焉,視而 不見,聽而不聞,食
而不知其味。心有不存,則無以檢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 此而敬以直
之,然後此心常存而身無不修也。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右傳之七章。
釋正心修身。此亦承上章以起下章。蓋意誠則真無惡而實有 善矣,所
以能存是心以檢其身。然或但知誠意,而不能密察此心之存否,則又
無以直內而修身也。自此以下,並以舊文為正。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
者﹕人之其所親愛而闢焉,之其所賤惡而闢焉,之其 所畏敬而闢焉,
之其所哀矜而闢焉,之其所敖惰而闢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 知其美
者,天下鮮矣!闢,讀為僻。惡而之惡、敖、好,並去聲。鮮,上
聲。 人,謂眾人。之,猶於也。闢,猶偏也。五者,在人本有當然之
則;然常人之 情惟其所向而不加審焉,則必陷於一偏而身不修矣。故
諺有之曰﹕“人莫知其 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諺,音彥。碩,協
韻,時若反。諺,俗語也。溺愛 者不明,貪得者無厭,是則偏之為
害,而家之所以不齊也。此謂身不修不可以 齊其家。 右傳之八章。釋
修身齊家。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 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
慈者,所以使眾也。弟, 去聲。長,上聲。身修,則家可教矣;孝、
弟、慈,所以修身而教於家者也; 然而國之所以事君事長使眾之道不
外乎此。此所以家齊於上,而教成於下也。 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
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 中,去聲。此引書而
釋之,又明立教之本不假強為,在識其端而推廣之耳。一 家仁,一國
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 一
言僨事,一人定國。僨,音奮。一人,謂君也。機,發動所由也。
僨,覆敗 也。此言教成於國之效。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
帥天下以暴,而民 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
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 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
未之有也。好,去聲。此又承上文一 人定國而言。有善於己,然後可
以責人之善;無惡於己,然後可以正人之惡。 皆推己以及人,所謂恕
也,不如是,則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矣。喻,曉 也。故治國在齊
其家。通結上文。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 宜其家
人。”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夭,平聲。蓁,音臻。詩周南桃夭
之篇。夭夭,少好貌。蓁蓁,美盛貌。興也。之子,猶言是子,此指
女子之嫁 者而言也。婦人謂嫁曰歸。宜,猶善也。詩云﹕“宜兄宜
弟。”宜兄宜弟,而 後可以教國人。詩小雅蓼蕭篇。詩云﹕“其儀不
忒,正是四國。”其為父子兄 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詩曹風鳴鳩
篇。忒,差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此三 引詩,皆以詠嘆上文之事,